信息公开
 首页 | 学校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规章制度 | 信息公开年报 | 信息公开清单 

  部门:党委办公室、学院办公室

 地址:长清校区办公楼2020室

 电话:0531-86522012

 邮箱:sydbyb@163.com

  部门: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

  地址:长清校区办公楼3014室

  电话:0531-86522332

 

  根据纪委保密要求,邮箱不接收信访举报,如有信访举报请拨打电话。

最新公告
山东艺术学院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20-12-09 16:49  
[文章下载]

 


学校简介

山东艺术学院建校于1958年,坐落在名泉簇拥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具有艺术学门类下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从建校之初开始,一大批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在这里工作、生活。1978年学校恢复招生后,王音旋、朱德九、赵庆霞、赵玉琢、单应桂、路璋等一批名家在这里耕耘树艺。这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严谨治学、潜心创作,为社会留下了一件件艺术珍品,也为学校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即“闳约深美”的校训精神。

学校现有文东和长清两个校区,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近37万㎡,馆藏图书94万余册;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戏剧学院、现代音乐学院、设计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舞蹈学院、戏曲学院、传媒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电影学院、书法学院、国际艺术交流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15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

学校现有31个本科专业、50个专业方向,6个专科专业,其中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绘画、公共事业管理、艺术设计),6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绘画、公共事业管理、艺术设计、表演、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群、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群);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美术学科自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有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音乐与舞蹈学),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音乐学、美术学、戏剧戏曲学,其中音乐学为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8个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音乐学、美术学、中国画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舞蹈学、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有19门山东省级精品课程,4个山东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有4个省级研究、培养基地(音乐文化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山东秧歌”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齐鲁传统音乐传承研究基地)。

学校近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京剧“梅兰芳金奖”、全国舞蹈展演活动、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央电视台“学京赛”等全国性展演评奖中,荣获省部级以上大奖300余项。

学校主动对齐鲁文化进行传承研究保护,建立了山东汉画像石馆、于希宁中国画作品陈列馆、山东鲁锦艺术馆、山东民间剪纸艺术馆、梨园霓裳馆。学校大力推进与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的交流合作,与济南市、威海市、临沂市、滨州市、泰安市、潍坊市等开展了政产学研合作,与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山东教育电视台、省歌舞剧院、省话剧院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师生创作实践培训基地。学校不断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与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28所院校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书,在学术交流、教师互派、学生互换、艺术演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与合作。

建校61年来,山东艺术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合格艺术人才,涌现出了著名歌唱家、教育家彭丽媛教授,以及倪萍、刘曦林、王沂东、隋建国、闫平、王克举、王衍成、陈瑾、徐少华、王绘春、王静、苏岩、黄港、郭跃进、宋昌林、周龙、童年、郭婷婷、于冠群、李雪、靳东、刘涛、庄庆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有的成为享誉全国的音乐家、美术家、表演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为山东和全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毕业生总体情况... - 1 -

(一) 毕业生规模... - 1 -

(二)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 1 -

二、 师范生基本情况... - 2 -

(一) 师范生规模... - 2 -

(二) 师范生结构... - 2 -

(三) 师范生就业率... - 4 -

(四) 师范生就业方式... - 5 -

(五) 师范生升学、出国(境)情况... - 5 -

(六) 师范生就业流向... - 6 -

(七) 师范生特殊群体就业情况... - 7 -

(八) 未就业师范生状态... - 8 -

三、 非师范生基本情况... - 9 -

(一) 非师范生规模... - 9 -

(二) 非师范生结构... - 9 -

(三) 非师范生就业率... - 15 -

(四) 非师范生就业方式... - 18 -

(五) 非师范生升学、出国(境)、应征入伍情况... - 19 -

(六) 非师范生就业流向... - 21 -

(七) 非师范生特殊群体就业情况... - 24 -

(八) 未就业非师范生状态... - 25 -

四、 就业相关分析... - 26 -

(一) 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 - 26 -

(二)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 - 34 -

(三) 校园现场招聘活动开展情况... - 38 -

五、 发展趋势... - 39 -

(一) 近五年毕业生规模变化趋势... - 39 -

(二) 近五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变化趋势... - 40 -

(三) 近五年毕业生升学率变化趋势... - 41 -

六、 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主要举措... - 42 -

(一) 实行二级管理,科学统筹就业创业工作... - 42 -

(二) 打造三支队伍,提升就业创业工作水平... - 42 -

(三) 建立四个体系,不断夯实就业创业基石... - 43 -

(四) 实施精准服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 45 -

七、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 46 -

(一) 毕业生对母校的反馈... - 46 -

(二)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和服务的评价... - 51 -

(三) 毕业生就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 - 52 -

附:图表目录... - 54 -

关于本报告... - 58 -

 

 

 

 


一、毕业生总体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

学校2019届毕业生共2786人,涵盖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3个学历层次。其中,师范类毕业生(以下简称师范生)10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73%;非师范类毕业生(以下简称非师范生)2682人,占96.27%

(二)毕业生总体就业

截至报告期,共有24812019届毕业生实现就业,总体就业率89.05%。其中,师范生实现就业80人,总体就业率76.92%;非师范生实现就业2401人,总体就业率89.52%

1.不同学生类型毕业生就业率对比图


 

二、师范生基本情况

(一)师范生规模

学校2019届师范生共计104人,全部为本科学历,涵盖文学、艺术学2个学科门类,涉及2个专业。毕业生分布于现代音乐学院、美术学院2个院(系),来自山东、江苏、辽宁、河北、湖南5省。

(二)师范生结构

1. 学科门类分布

师范生涵盖文学、艺术学2个学科门类,其中,文学生源人数较多。各学科门类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1.本科师范生人数分学科门类统计表

序号

学科门类

生源人数

生源比例(%

1

文学

68

65.38

2

艺术学

36

34.62

 

2. 专业分布

师范生涉及音乐学(师范类)、美术学(师范类)2个专业,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的生源人数较多。各专业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2.本科师范生各专业生源人数统计表

序号

专业名称

生源人数

生源比例(%

1

音乐学(师范类)

68

65.38

2

美术学(师范类)

36

34.62

 

3. 院(系)分布

2019届师范生分布于现代音乐学院、美术学院2个院(系),现代音乐学院的生源人数较多。各院(系)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3.师范生人数分院(系)统计表

序号

院(系)名称

生源人数

生源比例(%

1

现代音乐学院

68

65.38

2

美术学院

36

34.62

 

4. 性别结构

按性别统计,男生30人,占28.85%;女生74人,占71.15%。男生所占比例低于女生42.30个百分点。师范生男女比例为41:100

2.师范生性别结构图

5. 民族结构

从民族结构情况看,2019届师范生以汉族为主,共101人,占97.12%;少数民族共3人,回族2人,满族1人。

4.师范生人数分民族统计表

序号

民族

生源人数

生源比例(%

1

汉族

101

97.12

2

回族

2

1.92

3

满族

1

0.96

 

6. 生源地结构

按生源地统计,山东籍师范生94人,占师范生总数的90.38%,其中济南、青岛和淄博等市生源较多;省外师范生共10人,占师范生总数的9.62%

3.师范生生源地结构图

省外师范生来自江苏、辽宁、河北、湖南4省,其中,江苏籍师范生相对较多。省外师范生生源地分布如下表所示:

5.省外师范生人数分生源地统计表

序号

生源地

生源人数

生源比例(%

1

江苏省

6

5.78

2

辽宁省

2

1.92

3

河北省

1

0.96

4

湖南省

1

0.96

 

(三)师范生就业率

截至报告期,2019届师范生共实现就业80人,总体就业率76.92%

1. 按学科门类统计

艺术学就业率达100.00%。各学科门类就业率如下表所示:

6.本科师范生就业率分学科门类统计表

序号

学科门类

生源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艺术学

36

36

100.00

2

文学

68

44

64.71

 

2. 专业统计

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就业率达100%。各专业就业率如下表所示:

7.本科师范生就业率分专业统计表

序号

专业名称

生源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美术学(师范类)

36

36

100.00

2

音乐学(师范类)

68

44

64.71

 

3. 按院(系)统计

美术学院的就业率为100.00%。各院(系)就业率如下表所示:

8.师范生就业率分院(系)统计表

序号

院(系)名称

生源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美术学院

36

36

100.00

2

现代音乐学院

68

44

64.71

 

4. 按性别统计

分性别统计,男生就业率90.00%,女生就业率71.62%。男生就业率高于女生18.38个百分点。

4.不同性别师范生就业率对比图

(四)师范生就业方式

2019届师范生就业方式包括升学、出国(境)、协议就业、劳动合同就业、自主创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等多种方式。其中,升学21人,占20.19%;劳动合同就业18人,占17.31%;协议就业5人,占4.81%

9.师范生就业方式统计表

序号

就业方式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升学

21

20.19

2

出国(境)

2

1.92

3

协议就业

5

4.81

4

劳动合同就业

18

17.31

5

自主创业

1

0.96

6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33

31.73

 

(五)师范生升学、出国(境)情况

1. 升学情况

2019届师范生升学21人,升学率20.19%。其中,男生升学4人,升学率13.33%;女生升学17人,升学率22.97%

2. 出国(境)情况

2019届师范生出国(境)2人,出国(境)率1.92%,全部为男生。

(六)师范生就业流向

说明:本部分已就业总人数,不包括升学、出国(境)和应征入伍师范生。

 已就业总人数=总体就业总人数-升学人数-出国(境)人数-应征入伍人数

1. 留鲁就业及出省就业情况

根据2019届师范生的就业地区统计,山东省内就业53人,占已就业总人数的92.98%。其中,学校所在地济南接收人数最多,占已就业总人数的54.39%。出省就业共4人,占7.02%,其中,北京、江苏、湖南、辽宁各1人。师范生就业地区流向如下图所示:

5.师范生就业地区流向图

2. 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2019届师范生的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显示,事业单位占64.91%,国有企业占5.26%,非国有企业占22.81%,其他(包括部队、基层、城镇社区等)占7.02%

6.师范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图

3. 就业行业流向

2019届师范生的就业行业流向看,教育是毕业生流向最多的行业,共占已就业总人数的80.70%。师范生就业行业流向如下图所示:

7.师范生就业行业流向图

4. 自主创业情况

2019届师范生自主创业1人,自主创业率0.96%

(七)师范生特殊群体就业情况

1. 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9届师范生中,特困家庭毕业生共5人,截至报告期,有3人实现就业,就业率60.00%。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方式如下表所示:

10.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情况(师范生)

序号

就业方式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升学

1

20.00

2

协议就业

1

20.00

3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1

20.00

 

2. 优秀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9届师范生中,共评选出10名优秀毕业生,截至报告期,有9人实现就业,优秀毕业生就业率90.00%。优秀毕业生就业方式如下表所示:

11.优秀毕业生就业情况(师范生)

序号

就业方式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升学

7

70.00

2

劳动合同就业

1

10.00

3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1

10.00

 

3.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9届师范生中,少数民族毕业生共3人,截至报告期,有2人实现就业,少数民族就业率66.66%。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方式如下表所示:

 

12.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师范生)

序号

就业方式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升学

1

33.33

2

劳动合同就业

1

33.33

 

(八)未就业师范生状态

截至统计日期,本校尚有242019届师范生未就业。其中,有就业意愿未就业毕业生2人(1人正在参加职业培训,1人正在求职),4人自愿暂不就业,另有其他原因不就业毕业生18人。

13.未就业师范生情况

序号

未就业状态

人数

所占比例%

1

职业培训

1

4.17

2

正在求职

1

4.17

3

自愿暂不就业

4

16.66

4

其他原因不就业

18

75.00

 


 

三、非师范生基本情况

(一)非师范生规模

学校2019届非师范生共计2682人,涵盖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3个学历层次,涉及66个专业,分布于12个院(系),来自山东、黑龙江、湖南、安徽等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与上年同期比较,非师范生总人数减少了165人,同比下降5.80%

(二)非师范生结构

1. 学历结构

2019届非师范生按学历层次统计,硕士研究生196,占7.31%;本科1902人,占70.92%;专科584人,占21.77%

8.非师范生学历结构图

2. 学科门类分布

研究生的学科门类为艺术类。

本科涵盖艺术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14.本科非师范生人数分学科门类统计表

序号

学科门类

生源人数

生源比例(%

1

艺术学

1812

95.27

2

管理学

90

4.73

 

专科涉及文化艺术和新闻传播2个专业大类。各大类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15.专科非师范生人数分专业大类统计表

序号

专业大类

生源人数

生源比例(%

1

文化艺术大类

533

91.27

2

新闻传播大类

51

8.73

 

3. 专业分布

硕士非师范生分布于12个专业,人数最多的2个专业分别是音乐与舞蹈学、美术。与全省同专业生源人数比较,戏剧与影视学、戏剧、广播电视、戏曲4个专业是全省独有专业。硕士各专业生源人数与全省对比如下表所示:

16.硕士非师范生各专业生源人数与全省比较

序号

专业名称

本校

生源人数

占本校

生源比%

占全省同专业

生源比(%)

1

音乐与舞蹈学

37

18.88

64.91

2

美术

31

15.82

31.96

3

音乐

28

14.29

41.79

4

戏剧与影视学

27

13.78

100.00

5

艺术设计

19

9.69

10.61

6

艺术学理论

14

7.14

60.87

7

美术学

14

7.14

24.56

8

戏剧

13

6.63

100.00

9

设计学

9

4.59

13.43

10

广播电视

2

1.02

100.00

11

舞蹈

1

0.51

16.67

12

戏曲

1

0.51

100.00

 

本科非师范生分布于46个专业,人数最多的2个专业分别是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与全省同专业生源人数比较,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化妆美容设计)、绘画(鉴定与修复)等19个专业是全省独有专业。本科各专业生源人数与全省对比如下表所示:

17.本科非师范生各专业生源人数与全省比较

序号

专业名称

本校

生源人数

占本校

生源比%

占全省同专业

生源比(%)

1

视觉传达设计

135

7.10

4.12

2

环境设计

119

6.26

3.69

3

绘画

108

5.68

24.94

4

数字媒体艺术

87

4.57

12.05

5

艺术史论

81

4.26

74.31

6

产品设计

79

4.15

8.40

7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化妆美容设计)

73

3.84

100.00

8

绘画(鉴定与修复)

71

3.73

100.00

9

动画

66

3.47

8.29

10

摄影

65

3.42

19.40

11

工艺美术

59

3.10

30.26

12

广播电视编导

58

3.05

4.00

13

音乐表演(演唱)

57

3.00

100.00

14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54

2.84

32.73

15

文化产业管理

52

2.73

7.12

16

播音与主持艺术

43

2.26

9.09

17

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

43

2.26

100.00

18

中国画

41

2.16

100.00

19

美术学

41

2.16

13.67

20

表演

39

2.05

33.05

21

舞蹈学

39

2.05

6.78

22

公共事业管理

38

2.00

2.49

23

影视摄影与制作

36

1.89

18.18

24

音乐表演(管弦乐器演奏)

31

1.63

100.00

25

舞蹈表演

31

1.63

7.87

26

戏剧影视导演

31

1.63

46.97

27

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化传播)

30

1.58

100.00

28

戏剧影视文学

27

1.42

10.84

29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学)

25

1.31

100.00

30

艺术设计学

25

1.31

43.10

31

音乐表演(现代音乐)

22

1.16

100.00

32

书法学

21

1.10

4.54

33

音乐学(音乐治疗)

18

0.95

100.00

34

音乐表演(音乐剧)

18

0.95

100.00

35

音乐表演(戏曲音乐伴奏)

18

0.95

100.00

36

舞蹈编导

17

0.89

13.60

37

音乐学

16

0.84

2.99

38

表演(戏曲表演)

13

0.68

100.00

39

雕塑

13

0.68

50.00

40

音乐学(音乐传播)

13

0.68

100.00

41

戏剧学

12

0.63

100.00

42

表演(时装模特表演)

11

0.58

100.00

43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9

0.47

60.00

44

音乐表演(钢琴演奏)

8

0.42

100.00

45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电子音乐作曲与制作)

7

0.37

100.00

46

艺术设计

2

0.11

100.00

 

 

 

专科非师范生分布于8个专业,人数最多的2个专业分别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主持与播音、舞蹈表演2个专业的生源人数占全省同专业生源人数的30%以上。专科各专业生源人数与全省对比如下表所示:

18.专科非师范生各专业生源人数与全省比较

序号

专业名称

本校

生源人数

占本校

生源比%

占全省同专业

生源比(%)

1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162

27.74

10.21

2

艺术设计

148

25.34

6.68

3

音乐表演

100

17.12

17.79

4

舞蹈表演

86

14.73

30.39

5

影视多媒体技术

50

8.56

20.24

6

人物形象设计

36

6.17

22.22

7

主持与播音

1

0.17

33.33

8

装潢艺术设计

1

0.17

8.33

 

4. 院(系)分布

2019届非师范生分布于12个院(系),人数最多的是设计学院,共459人,占17.12%;其次是职业教育学院,共432人;国际艺术交流学院人数也超过350人。各院(系)非师范生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19.非师范生人数分院(系)统计表

序号

院(系)名称

生源人数

生源比例(%

1

设计学院

459

17.12

2

职业教育学院

432

16.11

3

国际艺术交流学院

364

13.57

4

传媒学院

260

9.69

5

美术学院

257

9.58

6

音乐学院

220

8.20

7

艺术管理学院

185

6.90

8

戏剧学院

173

6.45

9

舞蹈学院

99

3.69

10

电影学院

90

3.36

11

现代音乐学院

76

2.83

12

戏曲学院

67

2.50

 

5. 性别结构

非师范生按性别统计,男生1037人,占38.67%;女生1645人,占61.33%。男生所占比例低于女生22.66个百分点。非师范生男女比例为63:100

9.非师范生性别结构图

6. 民族结构

从民族结构情况看,2019届非师范生以汉族为主,共2618人,占97.61%;少数民族共64人,包括回族、朝鲜族、土家族、满族、苗族、赫哲族、壮族7个民族,其中,回族人数较多。

20.非师范生人数分民族统计表

序号

民族

生源人数

生源比例(%

1

汉族

2618

97.61

2

回族

37

1.38

3

朝鲜族

7

0.27

4

土家族

6

0.22

5

满族

6

0.22

6

苗族

6

0.22

7

赫哲族

1

0.04

8

壮族

1

0.04

 

7. 生源地结构

按生源地统计,山东籍非师范生2362人,占非师范生总数的88.07%,其中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等市生源较多;省外非师范生共320人,占非师范生总数的11.93%

10.非师范生生源地结构图

省外非师范生来自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其中,黑龙江籍、湖南籍、安徽籍的人数相对较多。省外非师范生生源地分布如下表所示:

21.省外非师范生人数分生源地统计表

序号

生源地

生源人数

生源比例(%

1

黑龙江省

67

2.50

2

湖南省

57

2.13

3

安徽省

54

2.01

4

江苏省

49

1.84

5

河北省

22

0.82

6

河南省

14

0.52

7

辽宁省

13

0.48

8

广东省

12

0.45

9

山西省

7

0.26

10

福建省

3

0.11

11

吉林省

3

0.11

12

浙江省

3

0.11

13

北京市

2

0.07

14

天津市

2

0.07

15

陕西省

2

0.07

16

江西省

2

0.07

17

海南省

2

0.07

18

内蒙古自治区

1

0.04

19

甘肃省

1

0.04

20

湖北省

1

0.04

21

宁夏回族自治区

1

0.04

22

四川省

1

0.04

23

贵州省

1

0.04

 

(三)非师范生就业率

截至报告期,2019届非师范生共实现就业2401人,总体就业率89.52%

1. 按学历统计

2019届非师范生就业率分学历统计,硕士就业率87.76%,本科就业率88.12%,专科就业率94.69%

11.不同学历非师范生就业率对比图

2. 按学科门类统计

硕士毕业生全部为艺术学,就业率为87.76%

本科各学科门类就业率如下表所示:

22.本科非师范生就业率分学科门类统计表

序号

学科门类

生源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艺术学

1812

1615

89.13

2

管理学

90

61

67.78

 

专科各专业大类就业率如下表所示:

23.专科非师范生就业率分专业大类统计表

序号

专业大类

生源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新闻传播大类

51

50

98.04

2

文化艺术大类

533

503

94.37

 

3. 按专业统计

硕士各专业中,有6个专业就业率超过94%,其中广播电视、戏曲、美术学和戏剧4个专业就业率达100%。硕士各专业就业率如下表所示:

24.硕士非师范生就业率分专业统计表

序号

专业名称

生源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广播电视

2

2

100.00

2

戏曲

1

1

100.00

3

美术学

14

14

100.00

4

戏剧

13

13

100.00

5

美术

31

30

96.77

6

艺术设计

19

18

94.74

7

音乐与舞蹈学

37

33

89.19

8

戏剧与影视学

27

24

88.89

9

设计学

9

7

77.78

10

音乐

28

21

75.00

11

艺术学理论

14

9

64.29

12

舞蹈

1

0

0.00

 

本科各专业中,有23个专业就业率超过90%,其中,书法学、音乐表演(钢琴演奏)、艺术设计等7个专业就业率达100%。本科各专业就业率如下表所示:

25.本科非师范生就业率分专业统计表

序号

专业名称

生源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书法学

21

21

100.00

2

音乐表演(钢琴演奏)

8

8

100.00

3

艺术设计

2

2

100.00

4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9

9

100.00

5

戏剧学

12

12

100.00

6

雕塑

13

13

100.00

7

舞蹈表演

31

31

100.00

8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化妆美容设计)

73

72

98.63

9

数字媒体艺术

87

85

97.70

10

播音与主持艺术

43

42

97.67

11

摄影

65

63

96.92

12

艺术设计学

25

24

96.00

13

美术学

41

39

95.12

14

环境设计

119

113

94.96

15

舞蹈编导

17

16

94.12

16

音乐学

16

15

93.75

17

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化传播)

30

28

93.33

18

戏剧影视文学

27

25

92.59

19

影视摄影与制作

36

33

91.67

20

工艺美术

59

54

91.53

21

产品设计

79

72

91.14

22

动画

66

60

90.91

23

音乐表演(管弦乐器演奏)

31

28

90.32

24

舞蹈学

39

35

89.74

25

广播电视编导

58

52

89.66

26

绘画

108

96

88.89

27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学)

25

22

88.00

28

表演

39

34

87.18

29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54

46

85.19

30

音乐学(音乐传播)

13

11

84.62

31

视觉传达设计

135

114

84.44

32

戏剧影视导演

31

26

83.87

33

音乐表演(戏曲音乐伴奏)

18

15

83.33

34

绘画(鉴定与修复)

71

59

83.10

35

表演(时装模特表演)

11

9

81.82

36

音乐表演(现代音乐)

22

18

81.82

37

艺术史论

81

66

81.48

38

公共事业管理

38

30

78.95

39

音乐表演(音乐剧)

18

14

77.78

40

表演(戏曲表演)

13

10

76.92

41

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

43

33

76.74

42

音乐表演(演唱)

57

43

75.44

43

中国画

41

30

73.17

44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电子音乐作曲与制作)

7

5

71.43

45

音乐学(音乐治疗)

18

12

66.67

46

文化产业管理

52

31

59.62

 

专科各专业中,有3个专业就业率超过99%,其中,人物形象设计和影视多媒体技术2个专业就业率达100%。专科各专业就业率如下表所示:

26.专科非师范生就业率分专业统计表

序号

专业名称

生源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人物形象设计

36

36

100.00

2

影视多媒体技术

50

50

100.00

3

艺术设计

148

147

99.32

4

舞蹈表演

86

83

96.51

5

音乐表演

100

93

93.00

6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162

144

88.89

7

主持与播音

1

0

0.00

8

装潢艺术设计

1

0

0.00

 

4. 按院(系)统计

非师范生就业率分院(系)统计,有5个院(系)的就业率超过90%,其中国际艺术交流学院就业率最高,达99.45%。各院(系)就业率如下表所示:

27.非师范生就业率分院(系)统计表

序号

院(系)名称

生源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国际艺术交流学院

364

362

99.45

2

传媒学院

260

240

92.31

3

舞蹈学院

99

91

91.92

4

戏剧学院

173

159

91.91

5

设计学院

459

416

90.63

6

美术学院

257

231

89.88

7

职业教育学院

432

388

89.81

8

电影学院

90

79

87.78

9

戏曲学院

67

58

86.57

10

音乐学院

220

188

85.45

11

艺术管理学院

185

136

73.51

12

现代音乐学院

76

53

69.74

 

5. 按性别统计

非师范生就业率分性别统计,男生就业率90.55%,女生就业率88.88%。男生就业率高于女生1.67个百分点。

12.不同性别非师范生就业率对比图

(四)非师范生就业方式

2019届非师范生就业方式包括升学、出国(境)、应征入伍 、协议就业、劳动合同就业、自主创业、科研助理、基层项目就业、个体经营和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等多种方式。非师范生就业方式如下表所示:

28.非师范生总体就业方式统计表

序号

就业方式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升学

286

10.66

2

出国(境)

146

5.44

3

应征入伍

12

0.45

4

协议就业

63

2.35

5

劳动合同就业

508

18.94

6

自主创业

43

1.60

7

基层项目就业

6

0.22

8

个体经营

165

6.15

9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1172

43.71

 

各学历非师范生就业方式如下表所示:

29.不同学历非师范生就业方式对比

就业方式

就业人数()

就业率(%)

硕士

本科

专科

硕士

本科

专科

升学

4

227

55

2.04

11.93

9.42

出国(境)

8

76

62

4.08

4.00

10.62

应征入伍

0

7

5

0.00

0.37

0.86

协议就业

14

40

9

7.14

2.10

1.54

劳动合同就业

44

408

56

22.45

21.45

9.59

自主创业

5

29

9

2.55

1.52

1.54

基层项目就业

0

5

1

0.00

0.26

0.17

个体经营

8

128

29

4.08

6.73

4.97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89

756

327

45.42

39.76

55.98

 

(五)非师范生升学、出国(境)、应征入伍情况

1. 升学情况

2019届非师范生升学286人,升学率10.66%。其中,硕士升学4人,升学率2.04%;本科升学277人,升学率11.93%;专科升学55人,升学率9.42%

从升学学校类型看,非师范生升入“双一流大学”33人,占11.54%,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1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2人。从就读专业与升学专业看,跨专业升学49人,占17.13%

非师范生升学进入境内66所高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继续深造,升入人数最多的10所高校如下表所示:

30.非师范生升学去往的升学单位TOP10

序号

升学单位名称

升学人数

所占比例%

1

山东艺术学院

149

52.10

2

泰山学院

12

4.20

3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7

2.45

4

济宁学院

7

2.45

5

菏泽学院

5

1.75

6

齐鲁师范学院

5

1.75

7

南京艺术学院

5

1.75

8

首都师范大学

4

1.40

9

山东大学

4

1.40

10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4

1.40

 

2. 出国(境)情况

2019届非师范生出国(境)146人,出国(境)率5.44%。其中,硕士8人,本科76人,专科62人。从出国(境)目的看,出国(境)留学145人,占99.32%;出国(境)工作1人,占0.68%

非师范生出国(境)去往全球19个国家(地区),其中,韩国(71人)、英国(14人)、澳大利亚(13人)、日本(11人)人数较多。

31.出国(境)非师范生去往的国家(地区)

序号

国家(地区)

出国(境)人数

所占比例%

1

韩国

71

48.63

2

英国

14

9.59

3

澳大利亚

13

8.90

4

日本

11

7.54

5

俄罗斯

7

4.79

6

意大利

6

4.12

7

美国

4

2.75

8

加拿大

3

2.06

9

中国香港

2

1.37

10

波兰

2

1.37

11

德国

2

1.37

12

法国

2

1.37

13

乌克兰

2

1.37

14

中国澳门

2

1.37

15

白俄罗斯

1

0.68

16

泰国

1

0.68

17

西班牙

1

0.68

18

新加坡

1

0.68

19

新西兰

1

0.68

 

3. 应征入伍情况

学校2019届非师范生应征入伍12人,应征入伍率0.45%。其中,本科7人,专科5人。

(六)非师范生就业流向

说明:本部分已就业总人数,不包括升学、出国(境)和应征入伍人数。

 已就业总人数=总体就业人数-升学人数-出国(境)人数-应征入伍人数

1. 留鲁就业情况

根据2019届非师范生的就业地区统计,山东省内就业1673人,占已就业总人数的85.49%,其中,济南接收人数最多,占41.57%。出省就业共284人,占14.51%。非师范生就业地区流向如下图所示:

13.非师范生就业地区流向图

2. 中西部就业情况

至报告期,共有82019届非师范生到西部地区就业,占已就业总人数的0.41%,其中,去向云南人数较多。中部地区就业37人,占1.89%,主要去向湖南(18人),安徽(16人)。

32.非师范生就业地区分经济区域统计表

序号

经济区域

省(直辖市、自治区)

就业人数

所占比例%

1

东部地区

山东省

1673

85.49

2

北京市

76

3.88

3

江苏省

47

2.40

4

广东省

27

1.38

5

浙江省

25

1.28

6

上海市

24

1.23

7

河北省

12

0.61

8

天津市

6

0.31

9

福建省

6

0.31

10

中部地区

湖南省

18

0.92

11

安徽省

16

0.82

12

山西省

1

0.05

13

河南省

1

0.05

14

湖北省

1

0.05

15

西部地区

云南省

3

0.15

16

内蒙古自治区

1

0.05

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0.05

18

重庆市

1

0.05

19

四川省

1

0.05

20

陕西省

1

0.05

21

东北地区

黑龙江省

11

0.56

22

辽宁省

5

0.26

 

3. 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2019届非师范生的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显示,机关占1.38%,事业单位占11.14%,国有企业占4.55%,非国有企业占50.54%,其他(包括部队、基层、城镇社区等)占32.39%

14.非师范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图

4. 就业行业流向

2019届非师范生的就业行业流向看,教育(31.9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8.00%)是非师范生流向最多的2个行业。

非师范生就业行业流向如下图所示:

15.非师范生就业行业流向图

(注:其他,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行业划分不明确的单位)

5. 自主创业情况

学校2019届非师范生自主创业43人,自主创业率1.60%。其中,硕士自主创业5人,自主创业率2.55%;本科自主创业29人,自主创业率1.52%;专科自主创业9人,自主创业率1.54%

从创业行业分布看,主要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教育。从创业地区分布看,山东省内38人,主要去向济南(14人)、青岛(6人);另有5人到省外创业,分别去向北京、广东、江苏、山西、浙江。

6. 基层就业情况

本校共有62019届非师范生到基层就业,基层项目就业率0.22%,其中,本科5人,专科1人。从基层项目类型看,参加国家基层项目2人,参加地方基层项目4人。从基层项目服务地区看,主要去向济南、临沂、烟台。

(七)非师范生特殊群体就业情况

1. 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9届非师范生中,特困家庭毕业生共17人,截至报告期,有13人实现就业,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率76.47%。其中,劳动合同就业占11.76%。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方式如下表所示:

33.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情况

序号

就业方式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升学

1

5.88

2

出国(境)

1

5.88

3

劳动合同就业

2

11.76

4

自主创业

1

5.88

5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8

47.07

 

2. 优秀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9届非师范生中,共评选出132名优秀毕业生,截至报告期,有125人实现就业,优秀毕业生就业率94.70%。其中,升学占33.33%,劳动合同就业占17.42%。优秀毕业生就业方式如下表所示:

34.优秀毕业生就业情况

序号

就业方式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升学

44

33.33

2

出国(境)

10

7.58

3

协议就业

4

3.03

4

劳动合同就业

23

17.42

5

自主创业

1

0.76

6

个体经营

5

3.79

7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38

28.79

 

3.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9届非师范生中,少数民族毕业生共64人,截至报告期,有60人实现就业,少数民族就业率93.75%。其中,劳动合同就业占23.44%。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方式如下表所示:

35.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

序号

就业方式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升学

6

9.38

2

出国(境)

4

6.25

3

协议就业

1

1.56

4

劳动合同就业

15

23.44

5

自主创业

1

1.56

6

个体经营

3

4.69

7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30

46.87

 

(八)未就业非师范生状态

截至统计日期,本校尚有2812019届非师范生未就业。对未就业非师范生的当前状态进行统计,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160人(其中,11人正在参加就业见习,10人正在参加职业培训,139人正在求职),57人自愿暂不就业,另有其他原因不就业毕业生64人。

36.未就业非师范生情况

序号

未就业状态

人数

所占比例%

1

就业见习

11

3.91

2

职业培训

10

3.56

3

正在求职

139

49.47

4

自愿暂不就业

57

20.28

5

其他原因不就业

64

22.78

 


 

四、就业相关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

对本校2019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跟踪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21,其中,研究生问卷75份,本科生问卷678份,专科生问卷68份。参与调查毕业生中,男生293人,占调查总数的35.69%;女生528人,占64.31%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对当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上下级关系、学习(培训)机会、工作成就感和单位发展前景满意度都比较高。

1. 就业满意度

对毕业生当前就业情况的满意度进行调查,35.57%的毕业生表示“很满意”,42.51%认为“满意”;19.23%认为“一般”,2.24%表示“不满意”,0.45%表示“很不满意”。

16.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情况的满意度

根据不同学历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情况的满意度分析,专科生总体满意度较高。

37.不同学历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情况的满意度

学历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很不满意

专科生

23.33%

63.33%

13.34%

0.00%

0.00%

本科生

36.04%

41.19%

19.79%

2.71%

0.27%

研究生

39.58%

39.58%

18.76%

0.00%

2.08%

 

调查结果显示,“薪酬制度不合理”、“个人发展空间小”是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情况不满意的两个主要原因。

2. 人岗匹配度

(1)毕业生当前工作的专业对口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当前工作的专业相关率较高。其中,“很相关”占29.31%,“相关”占32.89%,“一般”占18.78%,“不相关”占19.02%

17.毕业生当前工作的专业对口情况

从不同学历毕业生当前工作的专业对口情况看,本科生不相关比例略高。

38.不同学历毕业生当前工作的专业对口情况

学历

很相关

相关

一般

不相关

专科生

33.33%

30.00%

23.34%

13.33%

本科生

28.46%

32.52%

18.69%

20.33%

研究生

33.33%

37.50%

16.67%

12.50%

 

对毕业生选择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个人兴趣”是毕业生选择最多的原因,比例为22.35%;其次是“专业相关岗位机会少”,比例为15.29%。毕业生选择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18.毕业生选择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

(2)毕业生当前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

对毕业生当前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很吻合”占24.61%,“基本吻合”占59.06%,“不吻合”占16.33%

19.毕业生当前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度

3. 职业发展满意度

(1)工作成就感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当前工作成就感的满意度较高。其中,37.58%表示“很满意”,35.79%表示“满意”;另有24.17%认为“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比例分别为1.57%0.89%

20.毕业生当前工作的成就感

(2)职业成长空间满意度

对毕业生当前工作的单位发展前景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很满意”占35.57%,“满意”占34.90%;另有25.95%认为“一般”,2.46%表示“不满意”,1.12%表示“很不满意”。

21.毕业生当前工作单位发展前景的满意度

对毕业生当前工作的晋升机会进行调查,数据显示,“很满意”占30.87%;“满意”占32.21%;“一般”占31.55%;“不满意”占3.36%;“很不满意”占2.01%

22.毕业生当前工作晋升机会的满意度

对毕业生当前工作的学习(培训)机会进行调查,数据显示,“很满意”占36.69%;“满意”占38.03%;“一般”占19.92%;“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比例分别为4.47%0.89%

23.毕业生当前工作学习(培训)机会的满意度

(3)工作环境满意度

对毕业生当前工作的强度压力进行调查,数据显示,“很满意”占34.23%;“满意”占31.10%;“一般”占26.84%;“不满意”占5.15%;“很不满意”占2.68%

24.毕业生当前工作强度压力的满意度

对毕业生当前工作上下级关系的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很满意”占40.72%,“满意”占37.58%;另有19.47%认为“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比例分别为2.01%0.22%

25.毕业生当前工作上下级关系的满意度

对毕业生当前工作的职业竞争公平程度进行调查,数据显示,“很满意”占35.79%;“满意”占36.02%;“一般”占25.51%;“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比例分别为1.79%0.89%

26.毕业生当前工作职业竞争公平程度的满意度

4. 薪资待遇情况

(1)毕业生当前工作的月收入情况

调查过程中,共有431名毕业生晒出了当前工作的月收入(包含工资、奖金、提成等),其中最高20000元,最低2000元,平均月收入为4871.23元。从不同学历毕业生的月收入平均值看,研究生为5372.34元,本科生为4921.41元,专科生为3444.83元。

39.不同学历毕业生当前工作的月收入情况

学历

专科生

本科生

研究生

平均值(元)

3444.83

4921.41

5372.34

 

(2)毕业生当前工作的“五险一金”缴纳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56.15%的毕业生当前工作“五险一金”缴纳齐全,“有五险,无一金”占24.83%,“五险不全”占5.15%,“完全没有”占13.87%

27.毕业生当前工作的“五险一金”缴纳情况

(3)劳动与薪酬匹配度

对毕业生当前工作劳动与薪酬匹配度的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很满意”占32.66%,“满意”占34.00%;另有28.20%认为“一般”,4.47%表示“不满意”,0.67%表示“很不满意”。

28.毕业生当前工作劳动与薪酬匹配度的满意度

5. 工作稳定度

(1)毕业生工作变动情况

对毕业生的工作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0.68%的毕业生一直未调换工作,就业稳定性较高;20.81%的毕业生换过1次工作;6.49%的毕业生换过2次工作;1.57%的毕业生换过3次工作;另有0.45%的毕业生换过3次以上的工作。

29.毕业生工作变化情况

从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工作变化情况看,研究生工作无变动比例略高。

40.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工作变化情况

学历

无变动

1

2

3

3次以上

专科生

53.33%

30.00%

10.00%

6.67%

0.00%

本科生

71.00%

20.87%

6.23%

1.36%

0.54%

研究生

79.17%

14.58%

6.25%

0.00%

0.00%

 

(2)毕业生获取单位录用机会的次数

对毕业生获取单位录用机会的次数调查数据显示,“1次”最多,占41.61%;其次是“2-3次”,占33.56%;另外,“3-5次”占13.20%,“5次以上”占11.63%

30.毕业生获取单位录用机会

6. 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分析

(1)未就业毕业生的目前打算

对未就业毕业生目前的打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尽早落实就业单位”选择比例最高,达34.04%。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31.未就业毕业生的目前打算

(2)毕业生在未就业期间的经济来源

对未就业毕业生的经济来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是首要经济来源,比例达40.43%;其次是兼职,比例为27.66%。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32.毕业生在未就业期间的经济来源

(3)毕业生暂不就业的原因

对毕业生暂不就业的原因进行调查,“感到自己能力素质不够强,先‘充电’”选择比例最高,达28.03%;其次是外出旅游、游学,丰富人生阅历,比例为21.21%。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33.毕业生暂不就业的原因

(4)暂不就业毕业生的父母态度

对暂不就业毕业生的父母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支持”占79.55%反对0.76%不支持也不反对19.69%

34.暂不就业毕业生的父母态度

(5)暂不就业毕业生计划就业的时间

对暂不就业毕业生计划就业的时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半年内”选择人数最多,比例达39.39%;其次是一年内,占28.79%;另外,两年后23.49%两年内8.33%

35.暂不就业毕业生计划就业的时间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和工作胜任度的满意度情况,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对学校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近五年签约本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潜力、工作态度、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的满意度都较高。

1. 对毕业生工作胜任度的评价

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工作胜任度的总体评价较高。其中,52.31%的用人单位评价“非常强”,36.92%评价“较强”,10.77%评价“一般”,没有用人单位评价“较差”和“非常差”。

36.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工作胜任度的总体评价

2. 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主要就职岗位情况

本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主要就职岗位的调查数据显示,“基层工作人员”最多,占61.54%;其次是技术骨干,占15.38%;另外,中层管理人员9.23%;“后备干部”占4.62%,“其他”占9.23%

37.本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主要就职岗位情况

3. 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1)专业水平

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专业水平的评价结果显示,“很满意”占76.92%,“满意”占21.54%,“一般”占1.54%,“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比例均为0

38.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专业水平的评价

(2)工作态度

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工作态度的评价结果显示,“很满意”占81.54%,“满意”占16.92%,“一般”占1.54%,“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比例均为0

39.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工作态度的评价

(3)政治素养

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政治素养的评价结果显示,“很满意”占83.08%,“满意”占13.85%,“一般”占3.07%,“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比例为0

40.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政治素养的评价

(4)职业能力

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很满意”占76.92%,“满意”占20.00%,“一般”占3.08%,“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比例均为0

41.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

(5)职业发展潜力

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潜力的评价结果显示,“很满意”占80.00%,“满意”占20.00%,“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比例均为0

42.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潜力的评价

(6)创新能力

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很满意”占80.00%,“满意”占18.46%,“一般”占1.54%,“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比例均为0

43.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创新能力的评价

(7)求职应聘能力

对本校毕业生应聘时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本调查题为多选),结果显示,“缺乏社会经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满意的主要方面,选择比例为49.23%,其次是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差,选择比例均超过36%。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44.用人单位反馈本校毕业生应聘时存在的不足

(8)求职态度

对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很积极”占67.69%,“积极”占16.92%,“一般”占7.70%,“不积极”比例为7.69%,“很不积极”比例0

45.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求职态度的评价


 

(三)校园现场招聘活动开展情况

为更好的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平台,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本校于2019年开展大型双选会1场,中、小型专场招聘会及企业宣讲会等累计72场。期间,共有424家用人单位来本校招聘,发布岗位需求1.25万人;参会学生累计7400余人次,其中有1140余人与参会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本校2019年校园招聘活动开展情况如下表所示:

41.本校2019年校园招聘活动开展情况

类别

场次

参会单位数

拟招聘人数

参会学生人次

达成意向数

大型双选会

1

352

12000余人

5000余人

1000余名

专场招聘会

45

45

400余人

2000余人

100余名

企业宣讲会

27

27

100余人

400余人

40余名

合计

73

424

12500余人

7400余人

1140余名

注:部分用人单位同时参加了大型双选会、专场招聘会和企业宣讲会。


 

五、发展趋势

说明:本部分主要针对非师范类毕业生进行分析。

(一)近五年毕业生规模变化趋势

从近五年本校毕业生总人数变化情况看,生源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四年总人数保持在2600人以上。

46. 近五年本校毕业生总人数变化趋势(单位:人)

从各学历毕业生总人数近五年变化情况看,硕士和专科生源相对稳定;本科生源走势同全校毕业生总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四年人数在1900人以上。

47.本校各学历毕业生总人数近五年变化趋势图(单位:人)


 

(二)近五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变化趋势

从近五年本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变化情况看,就业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8年就业率最高,达91.29%

48.近五年本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变化趋势(单位:%

从各学历毕业生近五年就业情况看,硕士就业率2017年最高,达95.33%;本科生就业率2018年最高;专科生就业率近两年均超过94%。各学历毕业生近五年的就业率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49.本校各学历毕业生就业率近五年变化趋势(单位:%


 

(三)近五年毕业生升学率变化趋势

从近五年本校毕业生升学率变化情况看,升学率保持在10%左右。

50.近五年本校毕业生升学率变化趋势(单位:%

从近五年本校毕业生升学率变化情况看,硕士升学率保持在3%左右;本科升学率保持在10%左右;专科升学率在9%左右。各学历毕业生近五年的升学率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51.本校各学历毕业生升学率近五年变化趋势(单位:%

 

 


 

六、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主要举措

2019年我校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部署,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校就业创业工作,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一)实行二级管理,科学统筹就业创业工作

我校在就业创业工作中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不断强化二级学院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各学院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开展各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比如毕业展演季期间各类毕业展览、毕业演出,邀请多家用人单位观看并选聘人才等等,效果显著。学校与各二级学院共同推动建立了大量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在校级基地之外,各二级学院也都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了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毕业季各学院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毕业教育等系列活动。

各二级学院成立专门的就业创业工作小组,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具体工作。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由校长、书记任主任委员;分管副书记任副主任委员;各相关职能部门,如党办院办、宣传部、团委、教务处、艺术实践与创作处等,各二级学院院长、书记担任委员,充分做到全员参与、全程渗透。

(二)打造三支队伍,提升就业创业工作水平

我校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工作严谨细致,对学生宽严相济,在关注学生思想变化、心理起伏、日常生活等之外更加注重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和就业创业的指导。学校稳步推进就业创业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就业创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每年在校内对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包含就业创业政策、各类就业系统管理、就业手续办理、创业课程教育等。累计选派学工干部24人次参加创业师资、就业系统管理、就业相关会议等各类培训。通过培训和学习,进一步使就业工作人员了解就业创业政策、熟悉业务流程、掌握系统使用方法,促进我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我校聘请了46位优秀的校友和企业家担任就业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部分导师捐建了22如意书屋,这不仅满足了学生不出宿舍就能安心学习的愿望,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他们热心公益、感恩母校、创新创业的热情;导师们开展的多场青春创业沙龙不断浸润着学生们追梦的理想。2019年累计举办12场校级青春创业沙龙、在全校范围内举办4场大型就业创业讲座、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2场校友专题讲座;各学院结合毕业教育、就业创业服务月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

我校是综合类艺术院校,很多专业实行小班授课,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不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学生就业追踪等各项工作中他们充分发挥了专业引领和管理服务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四个体系,不断夯实就业创业基石

1. 发挥网络资源,全面打造线上线下就业供需体系

结合毕业展演季系列活动,学校举办2019年春季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做为我校就业供需体系的有利补充。依托山东艺术学院学生处官方微信平台,建立【艺苑·招聘】专栏,及时推送各级各类单位的招聘信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壁垒,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网络供需平台。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的春季招聘会参与单位352余家,提供岗位12136个,参与学生5000余人。在网络招聘会之外我校鼓励各二级学院按专业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供需见面会,邀请用人单位参观展览、观看演出,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互相交流、互相了解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我校2019年共举办线下小型专场招聘会45场,专题宣讲会27场,百余家单位到校招聘,现场参与学生1800余人次。

2. 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推进就业质量反馈体系建设

认真开展用人单位调查问卷、毕业生调查问卷工作,通过一手资料了解单位及毕业生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通过第三方数据客观分析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及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情况提供反馈,进而为学校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推进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3. “以创促就”,开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按照“学科引领、教师参与、学生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以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为目的,以构建实践平台为重点,创建具有我校办学特色、适合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升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为网课+面授的方式,通过项目教学法和实际操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邀请知名校友开设创业类讲座,并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创作和演出、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科技文化竞赛活动,为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每年举办青春创业大赛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补充新鲜血液,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借助就业创业实习基地以及校友企业等延伸就业创业工作的服务,为毕业生们提前踏入社会,做好毕业后的服务衔接。我校1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青春创业大赛决赛项目达35项。

4. 提升就业能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进一步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实践育人理念,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建设,在空间和时间上给学生创造实习实践条件,营造良好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2019年增设9个校级就业创业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实践基地不仅成了我校学生锻炼“实战”能力的平台,还成为吸纳我校大量优秀毕业生的主力。与此同时各二级学院也在积极开辟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的新途径,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艺术院团、文化公司密切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共建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60余个,形成了层次多样、优势互补的实习实践基地群。各专业与实习基地之间的深入合作,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坚实平台。

(四)实施精准服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 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内容的更新和丰富

根据学生对就业创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需求,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内容的更新和丰富。一方面继续做好就业技巧、就业政策宣传、就业形势解读等传统的指导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服务月、青春创业沙龙、校友讲座等系列活动将指导内容更贴近学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特点毕业生的需求。创新就业指导的形式,开展精细化就业创业指导,做到了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的实时发布,增强了就业指导的时效性。

2. 不断强化工作环节、步骤,全程关注学生就业创业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通过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各类报告讲座、日常咨询服务等途径,广泛深入地进行就业形式、就业政策和职业意识、创新意识的教育,着力引导学生了解就业创业的基础知识,把握政策导向、转变就业观念、明确自身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毕业时,学校通过开展毕业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等,积极帮助学生就业、择业、创业。学生离校后,学校通过加强对毕业生的全程动态监测,结合山东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实名管理服务系统,时刻关注学生就业状态,持续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9年就业创业工作接近尾声,2020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十九大精神,积极落实工作责任,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联动,强化学生就业观、就业安全和创新创业教育,继续推动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毕业生对母校的反馈

本项调查希望毕业半年后的学生,从多方面反馈对母校教育教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方面的信息以及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此来提升母校的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水平。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都比较高,有88.79%的毕业生愿意推荐自己的母校。

1. 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反馈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母校的教育教学的满意度较高。其中,“很满意”占57.97%,“满意”占31.67%;另有8.77%认为“一般”,1.22%表示“不满意”,0.37%表示“很不满意”。

52.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满意度

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如下表所示:

42.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

评价项目

无变动

1

2

3

3次以上

1.专业课程设置

60.54%

30.33%

7.67%

0.85%

0.61%

2.辅修课程设置

55.55%

31.67%

10.35%

1.46%

0.97%

3.教学方式和方法

57.61%

30.94%

9.99%

0.97%

0.49%

4.任课老师专业水平

62.37%

29.35%

6.82%

0.85%

0.61%

5.实践教学内容

56.89%

30.69%

10.23%

1.58%

0.61%

 

(1)毕业生在母校学习生活期间的收获

调查数据(本调查题为多选)显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是毕业生在母校学习生活期间的两项主要收获,选择比例分别为65.53%50.43%。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53.毕业生在母校学习生活期间的收获

(2)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建议

调查数据(本调查题为多选)显示,“知识传授要结合实际,与市场需求对接”、“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和“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拓宽知识面”是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三项主要建议,选择比例分别为58.22%40.80%33.25%。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54.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建议

2. 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反馈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很满意”占48.72%,“满意”占31.06%;另有17.79%认为“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比例分别为0.97%1.46%

55.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1)毕业生第一份成功就业的招聘信息来源途径

对毕业生第一份成功就业的招聘信息来源途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招聘网站”选择人数最多,比例达23.63%。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56.毕业生第一份成功就业的招聘信息来源途径

(2)影响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因素

调查数据(本调查题为多选)显示,“个人发展空间”和“薪资收入”是影响毕业生求职择业的两个主要因素,选择比例分别为63.82%63.70%;其次是就业地区个人兴趣,比例均在30%以上。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57.影响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因素

(3)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方面希望得到的帮助

调查数据(本调查题为多选)显示,“就业岗位信息”、“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是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方面最希望获取的三项服务,选择比例分别为65.96%40.43%32.98%。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58.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方面希望得到的帮助

3. 毕业生对母校创业教育的反馈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对母校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很满意”占48.23%,“满意”占31.91%;另有17.31%认为“一般”,1.58%表示“不满意”,0.97%表示“很不满意”。

59.毕业生对母校创业教育的满意度

(1)毕业生准备创业的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实现个人理想”是毕业生准备创业的最主要动机,选择比例达45.71%;其次是自由的工作方式,比例为25.71%。毕业生准备创业的动机调查情况如下图所示:

60.毕业生准备创业的动机

(2)毕业生创业困难的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认为“缺乏资金”和“个人能力不足”是造成自己创业困难的两个最主要原因,比例分别为37.14%22.86%。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61.毕业生创业困难的原因

(3)自主创业毕业生希望获取的服务

调查数据(本调查题为多选)显示,“创业扶持资金”是自主创业毕业生最希望获取的服务,选择比例分别为60.00%;其次是法律服务市场服务,比例超过20%。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62.自主创业毕业生希望获取的服务

(二)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和服务的评价

本项调查,希望用人单位从多方面反馈对本校就业工作和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以及专业课程设置与用人需求匹配情况,以便本校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

1. 用人单位对本校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本校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很满意”占92.31%,“满意”占7.69%;另外,认为“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比例均为0

63.用人单位对本校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本校各项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如下表所示:

43.用人单位对本校各项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评价项目

很满意

基本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很不满意

1.招聘信息发布

87.69%

12.31%

0.00%

0.00%

0.00%

2.校园招聘会组织

87.69%

10.77%

1.54%

0.00%

0.00%

3.毕业生推荐

81.54%

16.92%

1.54%

0.00%

0.00%

4.实习活动组织

83.08%

15.38%

1.54%

0.00%

0.00%

5.就业手续办理

84.62%

15.38%

0.00%

0.00%

0.00%

6.人才培养合作

81.54%

16.92%

1.54%

0.00%

0.00%

 

2. 本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匹配情况

对本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匹配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67.69%的用人单位表示“很匹配”;认为“基本匹配”的占27.69%;认为“一般”的占3.08%;认为“不匹配”的比例为1.54%,认为“很不匹配”的比例为0

64.本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匹配情况

3. 用人单位招录本校毕业生的动因

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声誉好”、“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和“综合素质高”是用人单位招录本校毕业生的三个主要动因,选择比例分别为30.77%26.15%21.54%。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65.用人单位招录本校毕业生的动因

(三)毕业生就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

1. 推进专业调整与生源及就业情况联动,优化提升专业结构

我校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办学特色及专业发展实情,在对专业进行逐一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了本科专业的划分、论证工作并拟定了我校拨款定额改革专业划分方案,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把生源状况、就业率作为核心观测点纳入考量范畴。结合《山东艺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山东艺术学院综合改革方案》,在充分调研走访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办学实际,对我校14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业方向进行整合,实现“轻装上阵”和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另外,学校成立了电影学院、书法学院,拓展了专业发展新空间和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 推进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的联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索建立分类体系框架下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完善“分类人才培养”“分段人才培养”、“工作室人才培养”、“中外合作人才培养”等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统一、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努力培养高水平艺术人才。

学校制定了《山东艺术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分类管理,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创业与就业教育”等基本修订原则。明确了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就业是民心工程,关系到社会和谐和校园稳定,我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建设,加强待就业学生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督促赛事成果落地;进一步完善工作考评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进一步完善联动体系建设,探索就业创业新思路。


 

附:图表目录

表目录

表1.本科师范生人数分学科门类统计表... - 2 -

表2.本科师范生各专业生源人数统计表... - 2 -

表3.师范生人数分院(系)统计表... - 2 -

表4.师范生人数分民族统计表... - 3 -

表5.省外师范生人数分生源地统计表... - 4 -

表6.本科师范生就业率分学科门类统计表... - 4 -

表7.本科师范生就业率分专业统计表... - 4 -

表8.师范生就业率分院(系)统计表... - 4 -

表9.师范生就业方式统计表... - 5 -

表10.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情况(师范生)... - 7 -

表11.优秀毕业生就业情况(师范生)... - 7 -

表12.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师范生)... - 8 -

表13.未就业师范生情况... - 8 -

表14.本科非师范生人数分学科门类统计表... - 9 -

表15.专科非师范生人数分专业大类统计表... - 9 -

表16.硕士非师范生各专业生源人数与全省比较... - 10 -

表17.本科非师范生各专业生源人数与全省比较... - 10 -

表18.专科非师范生各专业生源人数与全省比较... - 12 -

表19.非师范生人数分院(系)统计表... - 12 -

表20.非师范生人数分民族统计表... - 13 -

表21.省外非师范生人数分生源地统计表... - 14 -

表22.本科非师范生就业率分学科门类统计表... - 15 -

表23.专科非师范生就业率分专业大类统计表... - 15 -

表24.硕士非师范生就业率分专业统计表... - 16 -

表25.本科非师范生就业率分专业统计表... - 16 -

表26.专科非师范生就业率分专业统计表... - 17 -

表27.非师范生就业率分院(系)统计表... - 18 -

表28.非师范生总体就业方式统计表... - 19 -

表29.不同学历非师范生就业方式对比... - 19 -

表30.非师范生升学去往的升学单位TOP10. - 20 -

表31.出国(境)非师范生去往的国家(地区)... - 20 -

表32.非师范生就业地区分经济区域统计表... - 22 -

表33.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情况... - 24 -

表34.优秀毕业生就业情况... - 24 -

表35.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 - 25 -

表36.未就业非师范生情况... - 25 -

表37.不同学历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情况的满意度... - 26 -

表38.不同学历毕业生当前工作的专业对口情况... - 27 -

表39.不同学历毕业生当前工作的月收入情况... - 30 -

表40.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工作变化情况... - 31 -

表41.本校2019年校园招聘活动开展情况... - 38 -

表42.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 - 46 -

表43.用人单位对本校各项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 51 -

 

 

图目录

图1.不同学生类型毕业生就业率对比图... - 1 -

图2.师范生性别结构图... - 3 -

图3.师范生生源地结构图... - 3 -

图4.不同性别师范生就业率对比图... - 5 -

图5.师范生就业地区流向图... - 6 -

图6.师范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图... - 6 -

图7.师范生就业行业流向图... - 7 -

图8.非师范生学历结构图... - 9 -

图9.非师范生性别结构图... - 13 -

图10.非师范生生源地结构图... - 14 -

图11.不同学历非师范生就业率对比图... - 15 -

图12.不同性别非师范生就业率对比图... - 18 -

图13.非师范生就业地区流向图... - 21 -

图14.非师范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图... - 22 -

图15.非师范生就业行业流向图... - 23 -

图16.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情况的满意度... - 26 -

图17.毕业生当前工作的专业对口情况... - 27 -

图18.毕业生选择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 - 27 -

图19.毕业生当前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度... - 27 -

图20.毕业生当前工作的成就感... - 28 -

图21.毕业生当前工作单位发展前景的满意度... - 28 -

图22.毕业生当前工作晋升机会的满意度... - 28 -

图23.毕业生当前工作学习(培训)机会的满意度... - 29 -

图24.毕业生当前工作强度压力的满意度... - 29 -

图25.毕业生当前工作上下级关系的满意度... - 29 -

图26.毕业生当前工作职业竞争公平程度的满意度... - 30 -

图27.毕业生当前工作的“五险一金”缴纳情况... - 30 -

图28.毕业生当前工作劳动与薪酬匹配度的满意度... - 31 -

图29.毕业生工作变化情况... - 31 -

图30.毕业生获取单位录用机会... - 32 -

图31.未就业毕业生的目前打算... - 32 -

图32.毕业生在未就业期间的经济来源... - 33 -

图33.毕业生暂不就业的原因... - 33 -

图34.暂不就业毕业生的父母态度... - 33 -

图35.暂不就业毕业生计划就业的时间... - 34 -

图36.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工作胜任度的总体评价... - 34 -

图37.本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主要就职岗位情况... - 35 -

图38.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专业水平的评价... - 35 -

图39.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工作态度的评价... - 35 -

图40.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政治素养的评价... - 36 -

图41.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 - 36 -

图42.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潜力的评价... - 36 -

图43.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创新能力的评价... - 37 -

图44.用人单位反馈本校毕业生应聘时存在的不足... - 37 -

图45.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求职态度的评价... - 37 -

图46. 近五年本校毕业生总人数变化趋势图(单位:人)... - 39 -

图47.本校各学历毕业生总人数近五年变化趋势图(单位:人)... - 39 -

图48.近五年本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变化趋势(单位:%... - 40 -

图49.本校各学历毕业生就业率近五年变化趋势(单位:%... - 40 -

图50.近五年本校毕业生升学率变化趋势(单位:%... - 41 -

图51.本校各学历毕业生升学率近五年变化趋势(单位:%... - 41 -

图52.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满意度... - 46 -

图53.毕业生在母校学习生活期间的收获... - 47 -

图54.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建议... - 47 -

图55.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 48 -

图56.毕业生第一份成功就业的招聘信息来源途径... - 48 -

图57.影响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因素... - 48 -

图58.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方面希望得到的帮助... - 49 -

图59.毕业生对母校创业教育的满意度... - 49 -

图60.毕业生准备创业的动机... - 50 -

图61.毕业生创业困难的原因... - 50 -

图62.自主创业毕业生希望获取的服务... - 50 -

图63.用人单位对本校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的满意度... - 51 -

图64.本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匹配情况... - 52 -

图65.用人单位招录本校毕业生的动因... - 52 -

 

 

 


 

关于本报告

为全面系统反映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和《关于改革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9106号)要求,编制本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本校自2014年起,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报告的编制工作,组织有关力量,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山东信总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全面收集加工整理本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资源,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毕业生就业状况。由于毕业生就业方式的多样性和毕业生离校后流动性增强,给就业跟踪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报告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敬请谅解。

数据来源

本报告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山东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实名管理服务系统”和“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问卷系统”。报告引用的数据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本校近五年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本校2019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实名跟踪记录、本校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数据。

指标解释

1.毕业生就业方式

协议就业:就业管理工作中,把毕业生以签订就业协议方式实现就业的行为称为协议就业。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经双向选择,在规定期限内确立就业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并通过各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俗称“网签”)或通过纸介质签署《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俗称“三方协议”)。该协议书是用人单位确认毕业生相关信息是否真实以及接收毕业生的重要凭据,也是高校和就业管理机构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编制就业方案以及毕业生办理就业落户手续等有关事项的重要依据。

劳动合同就业:在就业管理工作中,把以签订劳动合同方式实现就业的行为称为劳动合同就业。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并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书。

自主创业:是指高校毕业生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本、资源、信息、技术、经验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创办实业(办理工商局注册登记手续),解决就业问题。

升学:升学包括“专升本”(专科毕业生升本科)和“考研”(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以及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毕业生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科研工作站继续深造。

出国(境):包括出国(境)工作和出国(境)学习。

应征入伍: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

基层项目就业: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项目、社区服务计划、选聘优秀毕业生到村任职等就业主管部门认可的基层项目。(包括社区岗位就业方式)

个体经营:是指高校毕业生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本、资源、信息、技术、经验以及其他因素自行开展经营活动,解决就业问题,但未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的就业方式。

科研助理:是指毕业生以科研助理身份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以实现就业的。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是指毕业生以临时工、派遣工、兼职工、自由职业以及其他方式实现就业,具有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特点。

2.就业率计算公式

协议就业率=签订就业协议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劳动合同就业率=签订劳动合同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自主创业率=自主创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升学率=升学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出国(境)率=出国(境)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应征入伍率=应征入伍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基层项目就业率=参加基层项目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个体经营率=个体经营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科研助理比例=科研助理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率=其他录用形式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3.总体就业率及其计算公式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在计算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时,总体就业人数是协议就业、劳动合同就业、自主创业、升学、出国(境)、应征入伍、基层项目就业、个体经营、科研助理、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的人数之和。

总体就业率=总体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4.报告期

本报告数据期为20191231日,统计对象为本校2019届毕业生。

其他说明

1.全国经济区域划分说明

为科学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参考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经济区域的划分方法,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2.毕业生学历说明

本报告中的专科毕业生,包括普通专科毕业生和高职类毕业生。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教育部信息公开网站 | 山东省教育厅信息公开网站 | 党委办公室、学院办公室 | 校友网


版权所有 © 山东艺术学院   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